2020年1月,八十多岁的钟南山在镜头前简洁地说出了两句话:“肯定有人传人。”“最好不要去武汉。”这些话迅速让全国人民紧张起来天牛宝配资,后来大家才知道,那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五十多个小时,几乎没有休息。
大家记得钟南山的果断与担当,但很少有人注意到,在他身后,有一个同样坚韧的女人,那就是他的妻子——李少芬。最近,86岁的李少芬入选了中国篮球名人堂提名名单。她曾在年轻时为国家争光,在退役后默默支持丈夫,直到今天,再一次走进公众视野。
有人开玩笑说:“钟老做梦都没想到,老婆抢了他的热搜。”但实际上,这位“冠军妻子”从来都不需要别人来成全她的传奇。
展开剩余80%李少芬于1939年出生在广州。那个年代战火四起,街头常常可见逃难的民众。家境一般,父亲是退伍军人,母亲在医院工作维持生计。虽然生活拮据,但父母始终鼓励她锻炼身体。李少芬从小就爱上了运动。别的女孩儿喜欢跳皮筋,而她则是抱着篮球在操场上跑来跑去。
在校运会上,她经常一人拿下全场的分数。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让老师看出她的潜力。15岁时,她被选入广东女篮,16岁时,直接进入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国家女篮。
那个时代的国家队条件非常简陋,球鞋一年只分一双,打坏了就得自己缝。训练设施也十分简单,雨天时,队员们就得在泥地上训练投篮。李少芬从未抱怨,反而常常带头跑圈。上世纪50年代,她和队友们被派往苏联深造,尽管寒冷的冬天,她们依旧穿着薄衣服在雪地里训练。
有一次比赛中,她手指骨折,医生建议休息天牛宝配资,但她绑上绷带,毅然重新上场。队友们笑她是“铁姑娘”,她却淡淡地说:“比赛还没赢,怎么能下去?”
1963年,李少芬带领中国女篮在海外击败欧洲强队。外国教练感叹:“中国姑娘的体能像永动机。”她在国际赛场上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字。
就在她全力拼搏的时候,钟南山也在为梦想努力。那时的他是北医的学生,同时还是田径明星,曾打破全国大学生的400米栏纪录。两人第一次真正交流,是在一次联合训练时,借篮球相识。一个是擅长跨栏的少年,一个是稳重的女将军,不久后,他们走到了一起。
然而,恋爱容易,守住爱情却并不简单。李少芬常年随队出国比赛,一走就是半年,而钟南山则被学业和临床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。通信成了他们唯一的联系。有一次,李少芬从欧洲寄回的信整整三个月才到他手中。
感情中也充满了考验。曾有法国一家俱乐部看中她,开出了高薪并承诺带她环游世界,这几乎意味着一生的富足,但她拒绝了。她说:“我舍不得离开祖国,更舍不得你。”
他们的爱情在八年长时间的等待中渐渐深厚。1963年底,他们终于在北京结婚。婚礼简单却意义深远,象征着两人从此成为并肩作战的伴侣。
婚后,两人依然聚少离多。钟南山留在北京,而李少芬回到广州继续打球并照顾家人。她白天训练,晚上照顾孩子,家务也全由她承担。与此同时,钟南山的医生之路并不顺利,三十多岁才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。李少芬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,从未抱怨过。
钟南山每天白天看病,晚上读书,疲倦到常常趴在桌子上睡着。李少芬心疼,却从不说一句抱怨。她只曾说过一句话:“你守病人,我守家。”
后来钟南山出国深造,李少芬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。孩子生病,老人跌倒,她都亲自照顾,承担所有责任。尽管朋友劝她退休养生,但她坚持直到38岁才退役,并转型做教练和科研工作。
这种相互成就成了他们感情的基石。2003年非典来袭,67岁的钟南山连续奋战到昏倒,而李少芬则将卧室改成临时病房,亲自为他打点一切。2020年新冠爆发,84岁的钟南山再次逆行武汉,而李少芬只是叮嘱他:“睡一会儿吧。”这简短的几句话,背后是半生的牵挂和关心。
对于外界而言,李少芬是“钟院士的妻子”,但在家人心中,她才是家庭的支柱。正是她无怨无悔的支持,让钟南山有了更多勇气去奋斗。如今,86岁的李少芬依然坚强不屈。
她的儿子曾拍到她在烈日下独自练投篮,尽管球进得不多,但她一次又一次捡起篮球,继续投掷。这是她一生的缩影:孤独却坚韧,默默坚持。
在家族聚会时,儿子、女儿和孙子都热爱篮球,而她则站在场边充当裁判。虽然白发苍苍,但她的笑容依旧灿烂。如今,李少芬再次登上篮球名人堂的提名名单时,大家才意识到,这位传奇女性本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传奇。
回顾她与钟南山的婚姻,浪漫从来不在于鲜花和誓言,而是无数次的等待与支持。年轻时,钟南山等待李少芬归国;婚后,李少芬则等待丈夫回家。几十年来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相濡以沫”的真正含义。她为国家拼搏,他为人民奋斗,他们在不同的舞台上各自坚守。
因此天牛宝配资,比起奖杯和荣誉,更动人的,是那份无声的等待,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依旧能够看到彼此的身影。李少芬和钟南山的故事,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伴侣,不是总在一起,而是即便各自奔赴自己的热爱,也能在归来时,依然笑着对彼此说一句:“辛苦了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深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